目前分類:吃飽閒扯淡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寫部落格最討厭的事之一,就是來不及寫是本格本分該寫的,在心裡百般自我催促,但手指卻萬般動不了。動不了的原因就只有一個:這書/電影/表演實在很好,在心裡琢磨過久,越覺自己眼高手低,就寫不出來了。但常常這些電影、表演都有演出時效性,如果想要推薦別人趕緊去分享,不在看完當天寫出來,以後寫出來的效果就降低了。書的時效性沒那麼嚴重,但以現在書籍流動速度,不在第一個月寫出來,很多人也就很難在書店找到。問店員?店員又問電腦,實在令人喪氣呀。

我這個「積稿」的紀錄,打從2000年的《舞動人生》(Billy Elliot開始日益嚴重。面對這樣一部我看了好幾次喜愛無邊的電影,總是想用各種角度好好地解讀,彷彿想寫一本關於這部電影的百科全書似的,或像一篇旁徵博引的正規論文似的。我當然也明瞭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一篇文章能負載的,就給他一篇文章的重量就好,超載總落得沈沒得不償失,但總是脫離不了這個想超載的「宿命」,於是一篇篇計畫中的文章總是在腦海中便已因為超載而沈沒。幾次在想,念研究所時所受的論文寫作訓練,大概是這些超載事件始作俑者,總覺得分析作品必須要如何如何,不可以輕易妥協。癥結在於「分析」上,也許部落格文章不需要分析,只需要「分享」,但我自己的「潔癖」卻不能容許只是分享而已。雖然我也以分享的態度寫過一些文字放在部落格,但那些總讓我不想再看,會厭惡。2003年看了《時時刻刻》(The Hours之後,我開始想該怎麼寫一篇文章,就去開始蒐集吳爾芙夫人的資料,還想先得把《達洛威夫人》看完才行,等等,還不夠,也許《燈塔行》也得K完,然後她最負盛名的《自己的房間》怎可以不看?所以連帶《三枚金幣》也得讀完。慢著慢著,都忘了之前她配拍成電影的《歐蘭朵》,電影看得都忘了,得先把電影找出來看一遍,小說也看一遍,這些都和這部電影的內涵相關呀。還別忘了,同名小說原著得先看,作者麥可‧康寧漢(Michael Cunningham)的其他作品也別忘了摸一摸。對對對,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史蒂芬‧戴爾卓(Stephen Daldry),真是了不起的導演,他的前一部作品是什麼?是《舞動人生》。嗯,還沒寫。

想寫的越滾越龐大變成自己無法負擔的作業,然後就將她晾在旁邊,找出來的資料堆在一起自成一個「待讀區」,有可能變成永遠不敢去碰的「未讀區」。最好的狀況是,看完當下有時間有體力馬上寫就,像去年寫黃翊的〈低語〉那篇文章一樣,而且寫完自己還很喜歡。可遇不可求呀。但百分之八十的狀況不是這樣,而是在心裡面不斷自我絞纏,最後不得不被龐大的自我指派作業和目標壓垮。

眼看著時間過,我還沒寫《流浪神狗人》《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心裡百般過不去,會想著要是它們是爛片就好了,完全不予理會。可惜不是,可惜他們都有好幾種角度我想聊,可惜他們都在某方面觸動我,可惜他們都還滿好看的,我不能放棄。所以可預知的將來,可能我寫出來兩篇綁手綁腳乏味無比的文章,或很久以後寫來兩篇人家想看片都找不到片可看的過期文章,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沒有佳作可看,很無奈,看到佳作,我自己就開始情卻起來。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我很少談政治,我只會看到稀奇古怪荒謬可笑的狀況時出言譏笑,片段零碎,說不上「談」。我少談政治,因為說不上懂,遇到不懂就心虛,所以只會碎碎細唸,不敢大放厥詞。也不是認為「政治歸政治,XX歸XX」這種論調而少談,我不覺得在現代社會有什麼可以脫離政治,「政治歸政治,XX歸XX」裡所謂的「政治」,頂多只是「政爭」或是「選舉」,不是政治。在臺灣,不管從歷史上什麼時候開始算起,事事和政治相關,連一向習慣被嚷嚷和政治分離的文化、文學,稍微碰一下臺灣文學也會知道是在政治養分極豐沛的土壤里長出來的。更不用說彙集最多熱情與關注的棒球,也是從政治起家,充滿民族主義,怎麼來說政治歸政治,運動歸運動?

政治事務盤根錯節,歷史綜深國際幅遼相互交錯,一一細究得花很多時間。我實在是懶得出油,又有資訊焦慮,要去理解就想全盤從頭開始,這實在會花去我太多生命,因此讓我我不想涉入,頂多只對部分我有興趣的歷史和社會(還是懶惰地挪用學科分類的概念)等領域做淺嘗式的瞭解就好,免得生命被太多偏執綁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台灣長期被兩極意識型態綁架,即使你不分邊,身旁其他所有人都要幫你分邊(我不是說頭髮分邊),就算抱怨一句,大家當下反應的不是去想這句話有沒有道理,而是直覺推想你是哪一邊的。這種分邊的支援都愛用「挺」這個字,我自己覺得「挺」是很不顧一切,全收或全推的,只要是你所挺的,就都得義無反顧地支援。我討厭義無反顧,事理比較會說服我,「義(氣)」在不同情況下就會有不同的解釋,我不相信「義」,因為隨人解釋。政治怎麼可以有義無反顧的相挺?政治上的所有事件都必須被仔細檢核,事關重大,我可以在家裡買車時挺媽媽的意見買一台金龜車,但怎麼可以用同樣的態度挺政治人物買飛彈?

我的個性是討厭當權者(說我嫉妒也可以),所以會對當權者百般苛責,談政治的時候通常是在罵一些愚蠢荒謬的當權者。但只要一開口就被分邊,而我許多很好的朋友,分屬兩邊深淺不一的意識型態,我很愛他們,我盡量不談政治,以免因為政治意見紛歧失去他們讓我夜夜難過失眠。朋友和懶惰是我不談政治的主因。

但是不談政治,並不表示我就不關心政治。對於政治,我很憂慮,焦慮,無日無夜。我常掛在嘴邊的是:「我們何其有幸,可以親眼看到我們怎麼把台灣玩完。」但是焦慮沒有用,犬儒沒有效果,思想飛絮飄渺,無法撼動現實於萬一。我能力所及就只是把我從事的出版工作做好一點,透過閱讀讓某些想法可以在更多人的思考中生根萌芽,而不是被主要靠情緒推動的意識型態綁架。讓公民產生問題意識,看到事件知道該從哪個合適的點發問、檢核,我覺得更重於一股腦兒跳下去從事運動。雖然常有人說人們總是想顧慮太多而綁手綁腳無法行動,但我還是堅信思考總是要在行動之前,特別是影響到不僅自己而及於整個社會的行動。

問題意識的萌芽,閱讀是「體制外」的自修功課,體制內的公民教育就變得很重要,但我們的教育環境呀,讓我更焦慮。讀簡媜的《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中間大概兩次想哭,因為衡諸現狀我看不到臺灣教育可以達到那樣高度的可能,我們的子弟似乎得在比我們以往受教育時更壞的迴圈裡面生滅。談起種種教育狀況,我常常嘆息,我無法自我身邊認識的當老師的同學、朋友這些第一線的教育人員上看到轉好的契機。整個社會對於教育沒有態度沒有主張,讓小孩子快樂學習不是主張,那是必須堅持的方式,而快樂不等於輕鬆,輕鬆是沒辦法累積學習成效,輕鬆也會讓學生再遇到更深的學習進度便打退堂鼓。快樂不等於輕鬆,但我們卻缺乏討論來整合整個社會需要的學習主張,而充滿各種誤認,也很容易將好的概念執行成負面效果。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光線熱烈地照下來,小方覺得自己是一尾在鍋中煎煮的魚,可以感覺到紫外線滲透到皮膚裡,黑色素開始聚集。小方心滿意足地感受體內的黝黑大軍聚集,甚至可以聞到皮膚漸漸轉紅熟透的成熟味道。

小方從小長得細皮嫩肉眼睛又大,到高中之前一直是被人認為好看的那一種人,但這幾年卻產生男性審美觀的大逆轉,以往被他鄙視的黑嘛嘛皮膚和小眼睛搖身一變成為型男首選。小方氣極,為了扳回以往投注在他身上的目光,小方瞇著眼睛決定豁出去。

「登」的一聲,時間到,小方走出日曬機,迫不及待地照鏡子看自己的膚色,剛剛曬了超量的二十分鐘。他想像,過兩天等膚色變黑,就等到他來照亮別人的眼睛了。


(刊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2007.9.12)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得知在部落格可以裝設電子報功能,趕緊弄了,歡迎訂閱。

也許會有人問,這是什麼年代了,不都用RSS嗎,還用電子報咧。
當然,本站也有RSS(不過移站之後好像怪怪的,我自己都沒訂好),加個電子報可以更即時,其實我還是習慣收電子報的。

想要訂的朋友,請將網頁往下拉,在主頁右欄下方,「彙整」之下便是。訂閱方法很簡單,將你的email輸入,按「訂閱」就可以。之後便會收到一封確認信,按一下確認信中的網址連結(如果一直連不上,請複製網址直接放到網址框裡面去),就完成訂閱。爾後這邊有新聞就會送信過去訂閱的信箱,沒有新文章當然就不送囉。


另外哈拉一件不相關事。
最近看簡媜的《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大受震撼,以為全國人民都必須要看一看。後來有同業朋友說,這不就像當年看尹萍的《出走紐西蘭》那樣,他山之石對於我們自己百般不滿的教育環境的撞擊。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上這幾年,每到夏天,我就會被問同樣的問題,而且很多次,然後還會被當作話題拿出來討論:「你還是沒裝冷氣呀?怎麼受得了?」其實我更受不了的是把這個話題每年拿出來講,一講再講,還可以變化不同角度來講,真是夠了。我不是不想享受冷氣,在台北盆地這麼悶熱的環境,有冷氣吹著看書、睡覺多好呀,但我目前的居住環境讓我沒辦法裝冷氣,那也認了。

在北上之前,另外有一個冷氣話題的,剛好和這邊放送的主題相反。在台南,我家住的大樓有中央空調,壁上開關一開就有冷氣,而且因為是大樓水冷式循環系統,號稱比吹電扇還省電,所以媽媽就要我關上窗戶把冷氣打開。但在台南那比台北好太多的居住環境中(台灣大概就數台北的居住環境最不好),我房間窗子一打開就有風吹進來,即使風有時不全是涼的,但那種感覺比那陰陰冷冷的循環冷氣好很多,我非常需要「透氣」的感覺。也許是以前太「高怪」,所以落得現在沒冷氣吹,還被恥笑(這世間本就是笑貧不笑娼)。猶有甚的現世報是,夏天天氣一年熱過一年,我來台北五年,就見證了全球暖化的快速腳步,誰再跟我說暖化是杞人憂天或別有用心(麥可‧克萊頓,還看別人!就是你!),我可是會叫他來我房間待一整個七月看看。

我非常擔心暖化問題的,也試著慢慢著手做一些能做的防止暖化的事。雖然海水淹沒我家鄉台南時我可能已經老到先掛幾年了,但想到五十年後同胞們就沒有周氏蝦捲可以吃(這家店在安平靠海,說不定三十年救被淹了),我也會悲從中來呀。那就把不吹冷氣順理成章地當作抗暖化的主要工作之一好了,節省能源應該是最該做的工作,能源的生產產生太多二氧化碳,是溫室效應擴大的主因。

然後我就想到,台灣的每人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是世界平均的三倍,(這樣怎麼有臉談跟世界接軌?是接鬼吧。)但卻都沒看到政府單位有什麼作為,一般百姓也沒什麼危機感,大家一樣浪費能源浪費水源過日子(所以今年我開始贊成各種能源漲價)。或許世界不接納我們,我們就努力排放二氧化碳毀滅世界好了。

前兩天看到一則公車廣告,是某大軟體公司做的抗暖化廣告,想想真是夠了。只會光說溫度越來越高,大家要抗暖化,但怎麼做卻都沒人在意沒人提,反正企業在意的是透過公益做公關形象(包括某大電信公司強打的廣告,但我上網去看卻看不到所謂數位造林的實質計畫),如此消費議題(台灣人最會),到時候暖化關注又被消費掉,我可能會更提早吃不到好吃的蝦捲。本來以為台灣公家單位最會靠打廣告矇騙人民是有在做事的,沒想到現在連私人企業也來上下交相賊,消費過議題就覺得有實踐了,沒人在意「消費」和「實踐」之間的五百萬光年落差。(最近我最不滿的政府廣告是狂打「只讀心情不毒青春」的反毒廣告,這根本是沒有用的反毒實踐方式,唯一有用的是消費議題,讓人民誤以為政府有在做事,其實一點狗屁用都沒有。誰看到這八個字旁邊配著一個明星就會徹底悔悟從此不用藥?看來最像是政府負責此事的單位自己吃太多藥了。)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317%20169.jpg

這張照片是上個月替本因坊棋王辦活動後拍的。活動是棋王一個人對二十位青年棋手下指導棋,兩個小時的時間,棋王就像旋轉壽司台上的火車,不斷地旋轉旋轉旋轉,跟二十位棋手快速對決。我一開始很懷疑在兩個小時的時間內怎麼跟二十位對手下,即使對手是業餘五、六段,但也是滿驚人的了。棋王說他打算每手花三秒鐘的時間,應該就可以分出勝負。算一算,如果理想狀態一手三秒,一分鐘就可以下完一輪,兩小時就可以各下120手,那和一般的棋賽目數也相去不遠。以我僅透過《棋靈王》瞭解的圍棋,下快棋是一種訓練的方式,但連續這樣和20個人下快棋,簡直可以當作是特技表演了。棋王也說,每手僅花三秒鐘一定是無法好好想,所以憑藉的就以往的下棋經驗支撐。在從來沒辦過棋賽的我的擔心之下,指導棋賽順利進行,而且吸引很多人圍觀,還有電視台轉播,鬆了一口氣。(只是當時沒想到後來善後的勞務卻累死我)兩個小時很快過去,看兩個人對奕看不懂棋的話就沒意思了,但看二十一個人對奕,看不懂還是有很多熱鬧可以看。不過最讓我驚訝的是這些棋手們(棋王就不必說了)對圍棋的熱愛,這些年輕小朋友和路上看到的時髦大學生沒什麼兩樣,但他們卻沈浸在一個我無法進入的世界。與棋王下完棋之後,這些年輕棋手便三三兩兩圍在一起(因為棋院組織的關係,他們彼此都認識)檢討,和同伴不斷比劃、討論,由入進入美妙堂奧,但我卻無法窺得。

我非常嫉妒。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IMG_3999.jpg


又一盞蠟燭被吹熄,大家把目光投向傑哥,這場恐怖故事的比賽輪到他講了。

傑哥一向是最會虛張聲勢、裝模演戲的人,所以大家都準備好看看他要怎麼講,以傑哥的個性當然不會在氣勢、場面上輸給別人,尤其是前面幾位講得都還不錯,在喧鬧的pub裡竟然讓我們這桌湧起一陣涼意。傑哥舉起杯子啜了一口酒,眼睛盯著桌上僅剩的兩盞蠟燭。每一個人講完就吹熄一盞蠟燭,現在只剩下傑哥和我還沒說,我抽到的籤是最後一個,排在傑哥之後,真是爛手氣呀。

傑哥和我是以前的同事,算是帶我進這一行的前輩,年紀跟我一樣大,但比我早入行,我也就順口跟著其他同事叫他傑哥。今晚我們這一桌的人彼此都互相有工作上的關聯,有幾位是以前的同事,有幾位是現在的同事,以前的同事到別的公司之後認識了新的同事之後又介紹給我們認識。反正都是幹同一行的,就這麼串串串在一起,每週四的晚上有空的人就會找地方聚聚,哈拉打屁流通一些業界訊息同時吐工作上的苦水。

不知道其他行業的人有沒有這樣的習慣,但我們跑業務、做銷售的人,在業界的交流上是不可或缺的,除了每週四的這一攤之外,每個禮拜和工作相關的各種聚會、說明會、分享會就佔據了五到六天的夜晚。我也不想這樣,把日子都耗在這些功效若有似無的交際應酬上,可是一旦不參加,就會擔心自己錯過了什麼,或是有什麼重要的機會被排掉了參加的可能,所以我儘可能去參加每一次的活動,即使大部分的活動之後,會在回家疲累的路上暗罵自己又浪費了一個可以休息的夜晚,但隔天總又不敢不赴另外一個約,除非真的連喝蠻牛都無濟於事才會在打完招呼之後先行離去。今天晚上的這場約一開始就注定是一個打屁的場合,本來想是不是找個藉口可以先閃,但有人提議要玩恐怖大會後,我就決定留下來。有時候大家不想老講工作上的事,有人就會提議玩點花樣,從大膽的國王遊戲到講笑話比賽,或者就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拚酒活動,就是無聊找事情打發。像今天講恐怖故事的恐怖大會以前也玩過,一兩次吧,但沒有一次可以玩到最後的,總是在一半就被pub裡面的氣氛打斷,pub裡面流動、喧鬧的氛圍和講恐怖故事所需的環境完全不搭。今天誰有提起的時候,我覺得贊成的人大都是為了賭氣完成之前沒完成的事才贊成,畢竟喝酒喧鬧的pub怎麼會是講恐怖故事的好場合呢。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法蘭西斯‧福山在蘇聯解體後發表了〈歷史之終結〉一文,然後再以此文的理念拓展成一部專書:《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福山的基礎理念就是,共產主義的滅亡代表著人類因為開放世界的現代科技發展和市場自由競爭,藉由自由主義的政治發展和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體制取得了終極的勝利,終於導致這前所未有的人類榮景。在1989年文章發表,以及1992年專書發表後這十多年來的後見之明判斷,福山未免也太樂觀了,這十多年來的人類苦難暴增和人類信心指數恐怕直直往下落,人心動盪可能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僅見的。

在福山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出版之後,一般人通用的網路才慢慢萌芽,透過網路人類對彼此溝通、聯絡的想像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躍進,後現代在網路興起之後更加地體現什麼叫多元化、去中心,福山的歷史終結透過網路來看,可以說是以往人類溝通方式的終結。我從1994年開始知道有網路這東西,剛開始學的不是怎麼使用電子郵件,而是當時被視作墮落根源的電子佈告欄系統,也就是BBS。說起來BBS惠我良多,因為BBS開始透過網路認識很多人,透過網路交換訊息,最重要的是因為玩BBS而把中文打字練習很流暢。BBS有簡單的傳訊和對談功能,可以視作後來所有即時通訊軟體的始祖,在那個時代不知道為什麼每個人都很沒耐心,如果你的傳訊或對談打字數度慢,往往對方就不想跟你聊了,因此讓我在這種壓力之下,把中文打字練得稍微流暢一點。

開始使用BBS之後,我之前的人際關係歷史真的救被終結掉了,我開始有了「網友」。那時候的的網友和現在的網友實在不一樣,現字的網友幾乎都是認識的人,靠著網路來溝通訊息,那時候的網友大都是沒見過面,僅憑一個帳號在網路上溝通意見。BBS的門檻畢竟高一點,後來出現了ICQ,算是現在所有即時通訊軟體的奠基者,這時候學了蘋果電腦的作業系統介面、學了網景的瀏覽器的微軟,再度憑其超高市佔率的作業系統優勢發展出MSN來取代ICQ,MSN終於也一統即時通訊軟體的天下了(當然還有skype這等更優秀的在一旁較勁)。

離我開始使用BBS到開始使用MSN,匆匆過了七、八年,這下子又是一段人際歷史歷史的終結。現在身邊很多朋友都不會使用BBS,無法習慣那樣黑底白字的介面,而且還不必使用滑鼠,僅用上下左右鍵來控制。很多人已經不知道個人電腦還沒有應用滑鼠的那段歷史了,所有的記憶都已被終結。

雖然MSN還有很多缺點有待改進,但即時通信的這個觀念一旦被執行成功,網際網路的連結便無止無休,現在也無法想像是不是會有另一個創新的概念跳出來終結MSN,人類的通信里程碑又往前邁進。現在的我就像1989年的福山一樣,深信這是過往人類通信的終結,到了MSN時代一路順暢,就這樣下去了。除非小叮噹的任意門真的被發明出來。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讀到正平的作品,是在1998年在報紙上讀到的〈私島〉,和孫梓評聯合創作的散文,是當年華航旅行文學獎的入選作品。爾後便開始陸續在各報副刊、文學雜誌、文學獎名單中見到他的名字,對這位年輕的作者有著相當程度的期待。2002年秋天,許正平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煙火旅館》,在書店看到時我二話不說馬上買回家。

後來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了正平,較之比當讀者時有更多的機會和面向接觸一位年輕持續創作的書寫者,而且是我自己很喜愛的《煙火旅館》作者,我開始觀察由作品認識的許正平,和由平常接觸到的許正平做個比較。不知不覺這在我心中變成一個很有趣的比照過程,更甚者,一一逼問他哪一頁寫的某個人到底是誰,十足的八卦刊物記者嘴臉,想到我是在面對這樣寫出一篇篇美好歲月的作者,不禁更加快意起來。(最近正在看佛洛伊德,我知道,我潛意識一定有些不可告人的欲求。不過,竟然在blog上發現這樣一篇文章的讀者,你們是怎樣想的呢?)等到要寫這樣一篇介紹文章,我卻不知道要怎麼下筆。就作品來做評論和介紹,實在是交給書評者來做就行了,我不夠格也不需要做這個,那麼,我到底還能寫什麼呢?這時,心中的小惡魔跑出來在耳邊鼓動,對,那這應該是一篇八卦報導,受矚目的年輕創作者秘密生活大公開。

直接和書面的所得到的印象相比,許正平卻是文若其人,有著都市人越來越少有的舒緩的美德,也許正如同很多評論者所講的,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個永恆的美好小鎮存在,所以才會保持他這樣一個優緩的步調。但是這個小鎮擺在大都市的生活中,有可能是珍貴,也有可能是突兀的存在。遠遠地看到一個優緩的人走在台東北區或是信義商圈,在你新中突然會冒出一個想法:這樣擁擠而快速的日子,之於正平到底是怎樣的存在?他怎樣自處?

也許是這樣的緣故,大學在高雄念書,研究所換到台北,這八、九年的大都市生活經驗,在他的散文作品中不是沒有出現,但永遠是那個被逃離的角色,逃離都市逃離喧囂而邁向記憶中的美好小鎮。可是我們卻實實在在正踏在台北最繁華的地段呀,身旁的正平習慣性地背著兩個包包,除了一般會背出來裝著雜七雜八物件的背包之外,他還常背著他的筆記電腦行走,我們常要他別背那麼多東西,但他依然如故像一頭耕牛。

這是他純樸安穩的一面,像是我們對於小鎮的想像嗎?那倒不然,他的頭髮是在東區的個人髮型設計師工作室剪的,價格不斐之外,這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表現。但他又慣常地被我們譏笑了很多次,卻也不改其樂地以他很不東區的標準造型出現:T恤加襯衫,而且大多是格子襯衫。雖說現在流行多層次的穿法,但千萬別誤會正平是那種時尚派,他的說法是:「我不可能只穿T恤出門,那對我來說等於沒穿衣服。」所以他只是單純地「多穿一件」,而不是為了搭配什麼。相較於我這另外一個莊腳俗,我不能忍受繁複地一件一件套衣服,通常只是簡單地一件襯衫或一件T恤打發,看著他如此穿很多的打扮,在大熱天實在感到萬分佩服。最近,正平喜歡上無印良品的襯衫,也因此不斷出現在他身上的無印良品又變成了我另一個嘲弄他的目標。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28 Thu 2005 08:52
  • 回看

從在網路上認真地寫東西起到現在也七年多了,七年前不知怎麼的靈機一動,決定把自己寫的東西編成「報紙」寄給同學朋友。第一份我自己的「電子報」:「私人讀舒適」出現在1998年4月14日,距我退伍還有兩個月。

開始「辦報」時,距離我開始摸網路也有一段時間了,打從windows 3.0時代開始上臺灣學術網路、玩BBS,玩到廢寢忘食轉換了我的人生狀況,其間約有三、四年。雖說我的書寫風格比較嚴肅,但我當時大多放在BBS上的文章還是比較隨性的,不太管是不是有整體的架構。我覺得這才是網路語言生態的常態,是即時的、隨性的。但就我來的想法,網路是一個媒體,所以當我有BBS個人版時,就開始思索風格該怎麼建立。可是一旦我認真去思考這個問題,並將這種思考落實在網路的書寫上,就注定了是一個冷清不夠熱絡的局面,不過這也是可想而知的,也不太意外。first publishing.JPG

(我的第一份電子報「私人讀舒適」試刊號)


從1994到1998這段期間,我玩的大都是BBS,雖然在1996年興起一股home page(烘焙機)的風潮,我在室友的指導下試做了兩頁,但此後無以為繼,剩下的時間大都掛在BBS上。我一直以為BBS同一代人會共有的經驗,等到進了職場才發現很多同輩人不知道如何使用BBS,特別當我說「玩BBS不必用滑鼠,不要用滑鼠去點」時,真的出現了一個難以想像的代溝場面。BBS想當然爾是在沒有滑鼠的介面下發展出來的,這對於現今的電腦使用者的習慣來說,還真是一個無法適應的「方便」。

我是1998年6月中退伍的,之前半年的空餘時間,我大都用在準備考研究所。書看久了就想寫寫東西發洩一下,特別是在軍中,無聊到詩集是一頁一頁接續看完,而不是挑著選自己喜愛的看,也無聊到隨身帶著筆記本有空檔就寫東西。當兵的後半年,大概是我書寫最勤快的一段時間。寫著寫著,不知道怎麼樣就開始想把這些東西透過電子郵件發送出去,於是就出現了第一份「私人讀舒適」,藉著休假回家的時間,把文章打出來,然後寄送給朋友同學等諸位受害者。當初寫的東西還是以電影居多,而竟然第一份是用英文寫的,這對現在的我來說實在太不可思議了。雖然這篇文章被同學笑過,但那時畢竟畢業一年多,一些學校裡培養的書寫記憶仍在,不像現在我的英文早忘光光了。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網路上似乎有一個不成文的禁忌,不要去問一個使用者的身份證上的名字。我不知道這怎麼來的,不過就我自己來說,網路提供了我隱去在現實社會被辨識的身份的機會。如果網路是一個母體,那我就應該在母體中有另一個身份,或多重身份才是,而不是現實社會中這一個。每一個id代表一個獨特的人格,即使今天我同時有三個id用在三個不同的blog發表不一樣類型的文章,其他使用者就算知道這是同一個人,但也不應該以同一人格視之。

這是我的看法,網路的id人格論。虛擬的不該與非虛擬的世界弄混,一旦我接上網路,手搭上鍵盤,我便進入了我塑造出來的id人格裡,這個id人格所表現的透過不同的語言表達和閱讀介面,就形成了不一樣的人格印象。若要說這是我,那只能說是講這話的人實在不太進入網路的狀況。

每一個id給人不一樣的印象,每一個不一樣的名字也給人不一樣的感受。雖然我還是無法擺脫我想要知道我在現實世界認識的每一個朋友的真名的念頭,但我開始習慣很多朋友我不知道他們的戶政登記姓名,但彼此知道這些朋友叫做小孩、小白、小花、小鬼、大雄、阿明、阿華……。在某些由網路認識的朋友中我被叫做沙拉,只是因為我用了一種德國民俗舞曲曲式sarabande當作我的id,叫著叫著就由Sarabande前面兩個音來取代,約定俗成之下我就得了這個好像女生名字的暱稱。

我的女名履歷還不只這一個。大學時每個人都要有英文名字,但那時我的認知不足,不像現在就以我中文姓名的拼音行之,因此拿了小時候學英文時老師取的名字Calvin來使用。結果過了半年,有一位要好的同學嫌我的英文名字難念(要正確唸出Calvin實在不易,有上齒音,有唇齒音),便將這名字國語化,直接叫我「卡門」,結果到現在,所有大學時認識我的人都還叫我這個名字。(但不是大學時認識的人叫我這個名字我就立刻翻臉。)現在去問我大學同班同學,卡門是男生女生,他們一定脫口而出說是男生,這是我親自實驗過的結果。

這些綽號對我來說的唯一功用,就是區分這個朋友是在哪一個階段跟我認識的。大學畢業、當兵、念研究所到現在就業,大家都直接叫我的名字,頂多老闆寫email給我時用我名字的拼音縮寫叫我YZ,可我實在很想在多一個好記有趣的名字。昨天因為工作認識了一個人,他說他叫毛毛,但我怎麼看他的名片,名字裡就沒半個毛字,問他,他說這樣比較好記。這真是一個好理由呀,好記、有趣,這樣多令人印象深刻。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看到一篇文章,實在太好笑了,忍不住來報給大家知道。文章叫做〈白爛的家電使用說明〉,收集了一些使用說明上的白痴文字。

據說是有很多人真的使用不當,所以廠商不得已寫了這麼白痴的說明:花生包裝上寫:「警告:內有花生」,這是什麼跟什麼?兒童感冒藥寫:「使用後請勿開車或操縱機械。」即使沒使用感冒藥,兒童也不能做這些吧。

但我看那家發展出更令人絕倒的使用說明的日本電器公司,大概是一家極有創意的公司吧!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許多人談旅行,不免扯到奧狄塞斯(尤里西斯),認為他為了返家而飄盪的歷程被當成是旅行的先鋒。這麼說來,旅行的目的便是為了回歸?這可不一定。若是為了讓家變得更有意思,可以有「回歸」這樣的感覺來豐富家的意義,那旅行本身的存在意義也忒小了,家的意義也太薄弱了吧。

出門在這島上遊蕩了十天,歸途時突然有這樣的想法,在那輛我一坐上去便感到不適的統聯車上,暈了起來,勉力靠著耳機中的音樂度過晃蕩的車程。車近台南,見到地上有下雨的痕跡,想來媽媽這幾天一直打電話問我們下雨天怎麼玩的疑慮是一直在的。

只是十天來除了在台東車陷沙坑時遇雨之外,其餘一直是無雨的天氣,頂多陰天。時間挑了,也由不得天雨便改,畢竟五個人的旅行是麻煩些,就開車吧,所幸雨沒跟上來。最大的煩惱是車子,我一直在擔心大尾的車子會撐不住,因為它咆哮的聲音實在太大,而且不時出現奇怪的高溫臭味,害我以為車子快不行了。其次是開車的大尾,本來他打算一半讓我開的,後來想到我的多年不碰手排車經驗,他便一人擔起開車的重任,不吭一聲,在蘇花公路轉彎轉到手酸也不敢要我換手。其實我是開了一下午車,就在墾丁玩了一早上的水那天,大尾說累了,回民宿去睡午覺。吃完午餐我也想睡,不過其他三位小朋友眼巴巴的期待我開車帶他們去兜風,只好勇敢地擔起開車的重任。

開車這種技巧可能像是游泳或騎單車一樣,會了就是會了的,不熟的話只要摸一下便會再記起。六年來第一次碰手排車,在幾次熄火之後也變得漸漸熟悉,後座的乘客竟也有人放心地打起瞌睡來。

由墾丁往北開去,車過核電廠之後左轉,我憑著半年前那晚的記憶開到了小漁港,在其他三位小朋友的疑慮之下,引他們到了市場,高高興興地買了一大盒便宜又好吃的生魚片,回到車上開著冷氣大快朵頤,滋味甜美。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化問題

常跟小雷討論一些問題,社會狀況或政治雜務,或者是論文,我最常提出的結論就是「這是文化問題,沒有辦法馬上解決。少說要10年。」講到最後,這種結論就變成雞肋的結論,什麼事情都變成文化問題,什麼事情都沒辦法馬上解決,我們自己也沒以影響力去解決,有討論跟沒討論是一樣的。

也許我是悲觀的,所以會把在台灣遇到的種種現狀都推給文化質素,認為是我們不具反省力的、民粹式的、無所適從的文化狀況影響,最任何事要改革,都要打最根本的文化面著手,最好的方式便是由教育下手,這樣才能改變整個台灣的不良狀況。(竟然是得由教育下手,那是不是我應該更悲觀一點?)

譬如小雷的論文遇到的問題,為什麼台灣的流行音樂的汰換速度如此快?為什麼台灣流行音樂市場窄到只能針對20歲以下的的族群,沒有辦法建立分眾音樂市場?為什麼目前僅剩的唯一本土唱片公司即將被國際公司收購,我們一點都無動於衷?為什麼在國外行之良好制度一到台灣就變了樣?

討論討論討論,我的結論還是,「這是文化問題」。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覺得沒什麼文章要回,但是想哈啦一下,就把這兒當作留言板吧。
直接寫在下方的「發表一個留言」欄裡就可以。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8) 人氣()

IMG_4003-1.JPG


屬虎,公的,要不咬人看心情,沒表情的時候據說很兇。

暱稱、外號或筆名還在想。從高中時想到現在,還在想。

代數不行,雖然理化念得很好,還是走入社會人文領域。
大學念英文,但英文很差;研究所念藝術,主修戲劇,但演技拙劣,卻喜歡看電影、做理論研究;不喜歡接觸陌生人,但現在卻在做出版行銷的工作。
這是上天給我的玩笑嗎?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搬西找,終於在這裡當作可以久留的blog所在地,要感謝orbis的幫忙。

我自己已經在明日報(PC Home)有新聞台,在gigigaga也有電子報,裡面放的都是同樣的文章,為什麼還要再到文藝廊來呢?

當然使用介面是一個很大的因素,另一個就是,我會成為今天的我,中正大學這個學校佔有關鍵性的地位,從沒有一個地方讓我改變如此之大。總覺得在大學的四年裡變了很多,當然這是其他人無法發現的,也沒有對照組可以檢驗,可我就是這麼感受,所以,在這邊開個blog,有種說不出的好感。

在這邊的文章,還是會先以舊的文章搬過來為主,搬家也是一個大工程呀,在加上我動作不快、工作時間又不短,就慢慢搬吧。另外,可能是個人性格的緣故,我的文章都得裝模作樣好了之後才會出門,希望不至於讓這個版面缺水太久才好。

照例要來一段開版文,不過我還是很中意兩年前寫的東西,以下就是原文照抄: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