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再度看一次《接觸未來》(Contact),每次打開電視看到播放這部片,總是忍不住把它看完。

勞勃辛密克斯在我印象中一直是執行力很高的導演,從我小學看的《回到未來》,一直到不知為花了了一億五千萬美金的What Lies Beneath(忘了中文片名),近作是我無法為其定位的Cast Away(《浩劫餘生》?),以及舉世大賣我卻很討厭的《阿甘正傳》。我以為《阿甘正傳》是辛密克斯最墮落的作品,他浪費了一個好題材以及不受約束的視野,造就了一個極度右派保守的影片。唯一讓我覺得辛密克斯最接近電影作者的,就是《接觸未來》。

以辛密克斯拍科幻片和處理先進影像技術的功力,此種貼近導演自身的題材,讓我覺得拍《接觸未來》時是他最能講出一些東西的時刻。當然,其實最大的功臣應該是原作者卡爾‧沙根(Carl Sagan),看這部片再度提醒我該去買沙根的《億萬又億萬》,以及這部片的原著小說來看。

沙根可謂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雖然他做的是科學研究,但他所探觸到的論題卻是這樣深入且具哲思,在一部小說內含納這麼多爭論的議題:演化論與創造論、宗教與科學(或說人文與科學)、政治與科學、性別政治等等。很有意思的是把主角科學家設定為女性,主角的神學家設定為男性,顛覆以往男性—理性,女性—感性的認知。在進行宇宙旅行前,接觸外星人的行動一直受到宗教界質疑(當然因為背景在美國,所以宗教力量龐大,畢竟美國是個宗教立國的國家。),認為她否認了上帝,傷了世界大部分人的心,所以不能代表人類與外星人接觸。她認為身為科學家,無法相信未被證實的事,因為如果是上帝創造人,那為何又不讓人去證實其存在?面對這個問題,神學家男主角則問她是否愛她早逝的父親?當她回答「當然愛」時,男主角則要她證明她對他父親的愛,女主角無語。

在女主角艾麗的宇宙旅程中途,她看到美麗的星象,忍不住說:「我無法形容的美,應該派一個詩人來的。」詩人被賦予的是這麼大的權力,負責以語言表達美麗境界,很有意思的是這句話出自於一切講實證的艾麗口中,她等於承認科學讓她看見美麗卻無法表達,表達有賴詩人。而詩人總像是神秘教派的信徒,她/他們切斷事物與語言的正常關連,讓錯接與突兀產生新鮮的美感,這些都是極不科學的,但艾麗卻承認它了。

這並非艾麗首次懷疑科學,早在篩選接觸者人選的評審會上,艾麗被問了個問題:「見到外星人後,如果妳僅被允許詢問一個問題,妳會問什麼問題?」艾麗想了想回答:「我想問他們,為什麼可以這樣高度發展,卻不會因為發展而自我毀滅。」

沙根又再一次成功地利用小地方辯證了科技與人文的糾纏,科技與人文應該是相輔相成,缺乏人文的科技只會變成妖魔,這在整部片的論證架構下再明確不過,只是艾麗自己還弄不清楚。

影片到了後段,艾麗經歷了十八小時的宇宙旅程,但世界上其他人看到的她只是經歷一秒鐘的跌落運動而已。她在聽證會上不斷被質疑其經歷,同時舉出她之前提的剃刀理論:最簡單的答案,通常就是最可能的答案。

在此整個情勢被翻轉過來,她被逼得承認很有可能是赫頓(一個前輩科學家)一手操縱,因為這個答案看起來比複雜的不知名外星人答案簡單。同時被翻轉的是,她變成了一個「證道者」,向世人講述她受到「天啟」的概念,可是沒人相信,就像她之前不相信神一樣。

每次看完這部片都要讚嘆一次,其實該讚嘆沙根的小說/虛構技巧,可以傳達這麼多複雜的辯證。勞勃辛密克斯的功勞也很大,讓這部電影一直在繁複又順暢的詰問裡進行,也讓接觸外星人的段落具象得很有說服力。

私以為這部片和《未來總動員》(12 Monkeys)以其對科技自身的探討,可以擠下《銀翼殺手》在西方科幻電影史的地位,上看《2001:太空漫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