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應該有不少朋友收到一封轉寄信:某某某的拜託。

這封信我不想指名道姓講(我是在怕什麼?),為了讓沒收過信的朋友知道,其內容大致是這位我以往敬重的前輩策劃了一本關於用藥文化的書籍,兩位同志作者書寫他們五年的用藥經驗,大致是以酷異和KUSO書寫的方向進行(我沒看過稿子,是以其介紹和看過稿的朋友的描述,以及我看過他們的網站所做的描述)。信中寫說,因為書裡面所寫的涉及藥物使用,所以可能會變成禁書。(寫到這裡,應該有很多人不知道臺灣已經要變成一個思想箝制的鐵幕國家了吧,如果你關心的話,請到freespeech網站或是反對假分級制度聯盟網站看一下。)所以呢,這位前輩希望發起一個搶救計畫,希望能夠在七月一日之前,讓這本六月二十一號發行的書能賣的就賣掉,即使七月一號惡法施行,書也都賣了,她和作者和出版集團也會覺得成就過一些東西。然後就開始介紹這本書,附件上附了這本書的書介和封面圖檔,希望有部落格的人幫忙她貼圖、貼書介,介紹這本書。

第一次看到這封信時,我心想:「哇靠!真不愧是老前輩,是我素所敬佩的人,可以想出這麼厲害又刁鑽,抓住時事又投族群所好的連鎖信。」但是想了一兩天之後,可能是基於嫉妒別人的心理吧,我開始覺得其中有些怪異。如果是針對出版分級惡法,我看到的這封信的態度不是對惡法進行批評,而是想在七月一日重新施行前來大撈一筆的心態。覺得這個法令妨礙言論自由,為什麼不是去抗議、寫文章批評、傳播消息、等等做一個出版人至少可以貢獻的棉薄之力(並沒有要求要去遊行、抗爭、鼓動立委修法這樣大的動作喔)。就算出這樣的書,然後大肆宣傳一番,把事件搞大,都是讓民眾能夠瞭解狀況的方式,而不是這樣偷偷摸摸想著要把書在十天內賣掉。

另外,要人介紹書,好歹也先給別人看過內容吧。發動部落格版主寫東西,賣電影的也會先辦試映會,也有賣書的先送書給寫手看,但現在能看到的就是一篇書介而已囉,到時候書出來的內容如果不如想像怎麼辦?

這位前輩以其經營出版的經歷,業界無人能比她來出版這本書更適合,也因此這封信在會被收到的人眼中,一定具有相當大的說服力,就像我第一次看到時那樣。可是,她有沒有想過,用藥文化探討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培養,讓讀者發現人體的另一種異於日常的感官經驗,一種奇特的眾妙之門,這需要長期的討論,而不只是搶在惡劣的出版分級制度前十天的一本書而已。這封信,讓人只看到一個炒短線的心態,而不是如其所言的「此書的出版又至為重要,因為它打破了我們對搖頭一族的刻板印象,透露出人民擺脫國家機器規訓、積極爭取身體自由的勇氣行動。」只此一本書就有這麼大的力量嗎?

勇氣在哪?我只看到躲避國家機器檢驗的投機心態,看到行銷者捧著文化與勇氣走在一條危險的鋼索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