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是因為我看書的動作太慢,書買了都來不及看,因此讓人覺得是因為我的藏書很多所以來不及看。如果實際來計數,我的書量比起我身邊朋友的,實在是小巫見大巫,這其間有一個很大的關鍵是,我很晚熟。

這個晚熟不是指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在讀書上,除了學校的課內書之外,我一直都沒看過什麼可以搬上檯面的書籍,閱讀經歷非常貧乏。高二那年投稿校內的文學獎,在短篇小說項目獲得二獎(頭獎從缺),那位主其事的頗有文名的教官特地在下課時找我聊一下,問問我的創作狀況和平日的閱讀,我說:「我都是看倪匡和金庸,寫這篇小說也是因為倪匡和金庸得到的靈感,……。」我看到教官後來悻悻然離去,知道我不是他心目中想像的文藝少年,是一個只看這些娛樂小說的小孩子(那時候雖然已有所謂金學了,但還不到全盛時期,金庸地位也未到如現在這般被承認)。

我看倪匡是國中一、二年級時,同學借我一本倪匡的《異寶》(遠景版)之後,我就開始和同學陸續借倪匡的作品來看,然後到圖書館借,把倪匡在遠景出版的四十多本小說看完,再一本接一本看接著在皇冠出版的小說,一直到高中看到《探險》和《繼續探險》為止。開始看金庸則是升國三的暑假,同學請我幫他到圖書館還《天龍八部》第五集,我翻了翻書,因為有小時候看港劇的記憶,所以很快地看了幾頁,覺得很棒,便去圖書館借《射雕英雄轉》(忘記是借到射雕還是大漠的版本)。國三那一年把三十六部金庸看了三十四部,一直到高二看了《書劍恩仇錄》和忘了哪一部才補齊金庸全集。到高二之前,我看的書都是這一類的,間雜那時後剛開始固定出書的劉墉(到現在我還是覺得他早期出的書對那個年齡層的我來說是很有用的)。到了高二下遇到一位只教了我們一個多月,但我一直很感激的國文老師,有一次下課時談話時她突然說:「你們這年紀的年輕人應該都滿喜歡龍應台的《野火集》的吧。」我笑笑,因為不知道這是什麼書,就到學校圖書館找來看,一看不得了,頭頂像被開了個洞。也許,可以說《野火集》是我閱讀上的一個分水嶺,雖然之後一年多的時間也只是在拚聯考,但想讀的書已經漸漸不一樣了。

回顧這段過程,和後來遇到很多朋友是小學時便開始看《紅樓》、《三國》,國中看張愛玲、朱天心,我是完全無緣參與。我知道這些作者的時候,時間已經過了,我看《擊壤歌》都已是高三。那我小時候都看些什麼書?回溯到開始看倪匡之前,小時候看的書來源兩種,一個是爸媽給錢買的,一個是跟朋友、親戚借的。小時候家境不好,所以連讀的書都有差,那時候最愛的書是跟堂弟借的一系列漢聲出版的《中國童話》、《漢聲小百科》(真是百看不厭的兩套書),以及當時大紅的《烏龍院》(有黑白和彩色兩種)。自己家買的書就便宜許多,沒有這樣的大套書,而且多以具教育目的為第一要務,比如說五本一套的《小故事大啟示》,比如說國語日報出版的《小作家》,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我和弟弟的寫作能力。其他的書像是被我們看到書殼都翻爛的已經忘了什麼書名的按照日期排列每日一則長長短短故事的故事書。

這一套兩本的故事書,我記得封面是一橘一綠,裡面有著各式各樣的故事,現在回想,不知道是編輯去哪裡挖來的內容,可以弄成厚厚兩大本三百六十五篇故事,反正那時後還沒有版權概念。這兩本書對那時候的我們來說,裡頭很多故事真是百看不厭,以致於書逐漸被我們翻爛。可能是因為看了《小故事大啟示》的關係,習慣在看完故事後尋找故事背後的「啟示」,想知道這書要教育我什麼,但有時就是想不到那故事的意義,可是卻把故事牢記下來。

最近在看《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這本書時,有兩個小時候看的故事突然躍上心頭。一個故事來自漢聲出版的《中國童話》,講半屏山的由來。那篇故事是講在半屏山還是一座完整的山的時候,有一天山腳下的村子裡突然來了位賣湯圓的老人,擔著熱擔子賣湯圓。很奇怪的是他賣湯圓的價格,吃一顆湯圓要五元,吃下兩顆湯圓不用錢。老人賣的湯圓大小很壯觀,非常大一顆,通常吃一顆就會飽了,但大家都貪小便宜,於是拚命讓自己吃下兩顆,老人在這裡賣了十多天,都還沒有任何入帳。有一天來了一個年輕人,買了一顆湯圓來吃,其他人都當他頭腦壞掉,年輕人吃完一顆之後,再買了一顆要帶回去給母親吃,其他人更加嘲笑他了,但年輕人振振有詞說,「這樣子欺負別人,白吃了那麼多東西,賣湯圓的老人家也需要有收入的。」老人聽了哈哈大笑幾聲,一陣煙霧之後老人和年輕人都不見了。原來老人是一位神仙,為了試探人心找個可靠的弟子,實是化身成為賣湯圓的老人,以寶劍削下山上的泥土變成湯圓來賣。眾人知道後紛紛趕到山腳去看,山已經變成半屏山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不要太貪心,要替他人設想。替他人設想絕對沒錯,但是不是貪心就很難說了,難道有人要賣很便宜的東西,我們還要還價回去說賣太便宜了嗎?該懷疑的應該是品質、來源,而不是價格。但這樣的故事卻一直深植我腦海裡,可能已經變成思考的基因了,直到我看《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裡要我們自己想對於金錢觀念的影響何來時,我才想到這個故事有點蹊蹺。

另一個故事更詭異,收在兩本依照日期排列的故事書中的一本,講的是一個人變成大富翁的故事。有一個人在新年期間不和其他人一樣到廟裡去求福求財,偏偏跑到墓園去,他是想到新近過世的大富翁墓碑上敲塊石頭下來,希望可以由此分享富翁的好運。正當他要敲的時候,聽到一個聲音制止他,結果出現了一個小小的人兒,自稱是財神,因為他的關係,所以富翁才會變成富翁。那個人便請求財神跟著他,他也想變富翁。但財神先恐嚇他,說賺大錢很辛苦,要犧牲很多,那個人說他願意犧牲一切只為發財,於是財神便附在他身上。因為財神時時刻刻的督促和提點,那個人越變越有錢,變得比原先那個富翁更富有,但他也忙得沒空花錢,因為財神不准他浪費賺錢的時間去花錢,最後故事結束在財神不斷的督促中。

這是怎麼樣的一個故事呀!?故事的「啟示」到現在我都還很不確定,但一直深刻在我心中的是,要當有錢人你會犧牲掉一切,只剩下金錢。這是多麼可怕的狀況呀,天生疏懶愛玩的我怎可能忍受這樣的情形發生,所以這也可能是到現在我都很窮的原因,潛意識裡面擔心自己一無所有到只剩金錢,認為把錢花掉就不會出現這樣的事,也就讓我一直窮過來。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要我去想自己記憶中關於金錢的意識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卻發現在我小時候貧乏的閱讀過程中有這麼「可怕」的故事存在。往後慢慢挖,應該還會有更多不可思議的潛意識設定存在。希望多挖一些,然後想辦法解決,我也可以變有錢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