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連續劇或是電影,特別是動作片或武俠片,很多人都會詬病主角永遠打不死。最打不死的主角應該是《十面埋伏》裡的章子怡,活脫是「有愛不死」的化身(這部電影不是蘇照彬編劇的呀),雖然她最後還是死了,不如藍波永遠不死也不老。這個「英雄不死」的困惑沒有影響我多久,國中時我就發現其實不是英雄不死,而是沒有死才能變成英雄。

英雄是透過篩檢機制的變成的,感覺很像天擇,經過適者生存(不是強者生存)的篩選後,留下來的有機會繁衍他/她的英雄故事和傳奇,其他的就被消滅了,所以《黑天鵝效應》裡面提到沈默的證據這個觀念就很重要。沈默的證據指的是那些不成功的案例,這些案例幾乎都不會被看見,我們永遠只看到成功者的案例,但很多不成功的也具備和成功者同樣的條件,可是因為運氣不濟而失敗了,就被埋沒。我們看很多成功者的故事,像是名人偉人傳記,或是成功企業家的故事,以為可以複製另一個成功者,看郭台銘的語錄我就可以變成另外一個郭台銘。其實很難啦,世界上可能有很多跟郭台銘具備一樣人格條件的人,但沒有那個位置、機會、運氣、環境就沒辦法造就。聽起來好像是盲眼的鐘錶匠概念,但實際就是如此,很多想法和產品的創造都是無目的隨機的,盤尼西林是這樣出來的,電腦也是這樣出來的,你會以為這些產品如此精妙,一定是精心設計,就跟宇宙一樣。可是,實在是隨機的,適者生存而已。

以我半知半解的傅柯的概念來看,歷史地位像是一個填空,今天不是這個人上去,就會是另一個人。貝多芬發軔浪漫主義音樂的概念,在那樣的時空環境氛圍下也會由其他音樂家「揭竿起義」;愛因斯坦發展出相對論的觀念時,同時期也有其他科學家正在發展類似的理論,就只差一點點時間先後,而英雄就可能換人做做看了。

所以我們由不死的結局看英雄,會覺得很刻意,但如果知道這其中的篩檢過程,也就沒什麼好了不起,最先抵達的精蟲變英雄,成就傳說,但其他精蟲也是具備同樣條件的呀。《黑天鵝效應》提醒我們要注意沈默的證據,但通常人類都是以成敗論英雄,成功了就覺得一定都是對,但真的是這樣嗎?成功經驗是可以複製的嗎?我懷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