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葉門釣鮭魚

每次讀到好小說,想要推薦給別人,不免想出一些很通俗的字眼,如:「今年度最好的小說」、「如果你最近沒時間多看書,那這本小說是你唯一的選擇」之類的,寫出來都不免覺得心虛,畢竟看過的書才幾本,哪有本事做這種抑彼揚此的推薦。對我來說,一本好小說看完,應該會有捨不得放下的感受,《到葉門釣鮭魚》看完不僅捨不得放下,還讓我想跑到葉門去看看,真的是夠厲害了

《到葉門釣鮭魚》光就體例上來講就很有趣,這是一本由調查報告偽裝成的小說,或者應該說偽裝成調查報告的小說,報告的內容有公文、信件、電子郵件、日記、未出版的書稿、訪談錄等。用檔案的形式,讓這本小說看起來彷彿若有其事,也讓情節可以快速「殺」到核心,免去傳統小說難以省略的各種背景、人物鋪陳,也能讓不同的角色直接以其立場發聲,讓這部政治諷刺作品透過此而更顯嘲諷之意。

故事的梗概有點誇張,但轉念一想現實世界可能比這更誇張的事情都在發生了,小說裡面的天方夜譚也不是那麼地無稽。一位在蘇格蘭有產業的葉門大公穆罕默德,因為喜歡英式假蠅釣鮭(就是電影《大河戀》(A River Runs Through It)裡,布萊德‧彼特帥氣地釣魚的那種方法),他看到吵架中的英國佬可以因為同樣喜歡釣鮭而靜下來一起分享釣魚,覺得這個運動應該引進到他的祖國,讓他的人民可以不分教派一起釣鮭而不再分裂。於是大公委託一向幫他處理在蘇格蘭產業的土地開發公司幫忙落實這個想法,該公司找上國立漁業中心,也搭上政界幫忙施壓,於是一個被人認為是不可能的案子開始在各方利益角逐之下動了起來,一個本來只是乖乖地做漁業研究的科學家鍾斯博士就被捲入此案,也因此改變了他的人生觀。這本小說最令人經豔的當然是作者想出了調查報告彙整的形式來書寫,一開始就遠遠地拋出一個懸疑點,為什麼是英國外交事務部委員會答覆下議院的報告書,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需要動用國會調查?再加上在熱帶沙漠要複製一個活於溫帶而且淡水鹹水雙棲的魚類生活場域,其異想天開的程度也讓人好奇,慢慢閱讀下去,幾個要角人物在他們的日記、信件、對話中活靈活現,也讓讀者的注意力轉到這些人物身上來。

當然這也是這本書的弔詭之處,照理說公文是、報告式的檔案不會那麼地真情流露,也不會像書中鍾斯博士的日記或是訪談記錄那樣真情流露,沒什麼人寫日記會像寫小說一樣的吧。卡夫卡的日記都是簡單一兩句話,「本日無事,下午游泳」這種的反而常見,可是沒辦法,這是一本小說,日記和訪談記錄大概是作者唯二可以偷渡小說書寫的地方,讓人覺得漁業博士鍾斯先生還真有文采。

書中唯二沒有自己發聲的重要角色是穆罕默德大公和英國首相,首相是被嘲諷的政客,但大公在鍾斯和女主角海麗葉的描述中,呈現一種近乎神性、不可思議的寧靜力量,一個想出如此瘋狂點子的人,卻讓人感到如此崇敬。很少在小說中可以感受到一個人物的信念純粹而從高到讓人敬佩,而且竟然是基於我一向不覺得有那麼「嚴重」的宗教信念。大公所傳達的宗教反而不是什麼教派、門戶、儀式之見(這也是種種宗教紛爭起源),而是一種對於善的虔誠信念,而且勇於實行。大公出現的段落總讓我閱讀再三,想親炙這一位人物,這大概是我閱讀經驗中第一位以如此強烈堅定卻煦而充滿信念的中東小說人物,作者不直接描述此人,卻讓他成為本書的核心,無比成功。

這本書小說,除了情節所描述的不可能之外,也實現了一種不可能的小說體例,和提供了不可能的美好閱讀經驗,就像近來一些電影從各種實驗方法和更新的器材設備中找到新的敘述模式,讓原本陳腐的故事情節煥然一新。有想法,就沒有什麼不可能。或是鍾斯博士所引用的特土良的話:「Credo、quia impossibile est.」 (因為不可能,所以我才相信。) 可以當作本書的最終價值,而小說,也是這種價值的最終展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