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金穗獎入圍的紀錄片共有四部,與越南新移民相關的就佔了兩部:《再見越南‧再見台灣》和《河內‧雲林‧胡志明》,可見這個主題已經是台灣社會主要議題,但主流媒體和一般都市民眾對這議題都還很退避,好像能免則免的樣子,也不見政府在政策上有更多作為,近來的新聞只有放寬移民配偶的一些工作權(但對大陸配偶還是比較嚴格)。而這幾年來新生兒比例,在移民配偶家庭誕生者,已經差不多是七分之一,也就是說,假設小學一班學生有三十五人,就會有五位是來自移民婚姻家庭。通常移民配偶家庭在婚後不久便會生育,可能孩子生下來時父親或母親一方是對中文不甚熟悉的,這樣的狀況影響到孩子以後的語文教育,如果不加重視,社會階級的問題會越嚴重(這裡就不細細申論這會從何說起了)。往好的方向想,這些移民家庭的孩子應該是政府該努力培養成雙語、三語人才的對象,對於台灣以後與東南亞諸國或者東協的相互瞭解和合作上,應該會有重大的進展,但我們卻這樣完全忽視了。(對於移民家庭下一代可能會產生的成長狀況,倒是還沒有被普遍地關照,似乎也沒有紀錄片探討過這議題。)

就影片來看,我個人非常喜愛《再見越南‧再見台灣》勝於《河內‧雲林‧胡志明》,前者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角度來看這些跨國婚姻,調性也是較為樂觀、期待(當然是關乎於記錄對象的選擇)。但不是說後者較有落差,以影片程度來說,我覺得都是具有水準的,只是《河內‧雲林‧胡志明》所選所拍已經不是少見,雖然社會還是選擇忽略,但給一般大眾看的非學術探討的書籍已經出過幾本,也推出過相關議題的劇情片(《歧路天堂》)。個人追求新見解的喜好使然,讓我覺得《再見越南‧再見台灣》實在是令人眼睛一亮。



《再見越南‧再見台灣》導演跑到越南去拍攝,主要記錄對象是兩個家庭,一個是與越南女子結婚許久的台灣中年人,他已經移民到越南,努力融入當地社會,學習越南語。影片中沒有仔細交代,但看來是太太結婚後到台灣一陣子,才決定舉家搬回越南,太太的中文也可以流利交談,先生也可以用越語上市場幫太太買菜,有積蓄的夫婦倆似乎過著快樂的生活。另一個家庭是結婚進行中的年輕男女,台灣新郎到越南準備迎娶新娘,住在新娘家裡,準備應付重重的結婚驗證,主要是來是台灣在當地單位的考核,確定雙方是有過熟識、交往的歷程,不是郵購新娘一般,以一種看似鄉愿但也沒有其他辦法可行的方式防止變相偷渡或人口買賣。在如此基調下的紀錄,在父系社會體制與經濟力量的雙重權力之下,雖然來此地的台灣男性也是得學習當地習俗、語言,但顯得無拘無束非常悠閒。各家當然有其難唸的經,但總是樂多於苦,呈現一股紀錄此類題材少有過的歡樂觀影經驗。

相比之下《河內‧雲林‧胡志明》便一部關於越南女子結婚到台灣後,在刻苦環境中力求生活的經驗。《河內‧雲林‧胡志明》的片名,點出片中的兩個家庭的移民成員,分別來自河內和胡志民市,在雲林結婚,在同一個識字班上課。其中一位的家庭生活過得還不錯,丈夫有自己的工作外,她平常幫忙公公賣水果還兼帶小叔的小孩,算是雙薪家庭,學習語言學習本地生活習慣融入生活。另一位移民便比較辛苦,結婚之後沒幾年丈夫便病故,留下她與婆婆相依為命,必須不斷到處打工求生活,照顧婆婆,學習語言,然後為了工作需要考機車駕照,每次都差那麼一點,一連三次才考過。片中非常令人動容的是,婆婆在談及這位越南媳婦,非常感謝她的照顧,但也說因為兒子沒辦法照顧她,若是媳婦想再婚也是她追求的幸福,她是給於祝福的。談話間流露的不捨但又不想牽絆一位年輕女性的隱密的感情,仔細咀嚼後實在令人感動。兩位來自越南不同城市的移民,卻在雲林鄉間的一個小識字班認識了,各自努力在台灣生活,成為了中華民國的國民,也有了投票權,在2008年總統大選時投下了各自在台灣生活的第一張選票。

恰好這時候一部關於外籍勞工、新移民的劇情片《歧路天堂》上映。這部影片難得地以劇情片方式去呈現移工和移民這樣不討喜的題材,而且正面和台灣人的黑暗面交鋒,立意良好。結果,台灣觀眾並不賞臉,上映一週後大部分戲院匆匆下片,台北市僅剩一廳以日映三場方式再撐一週。觀眾的反應雖不完全但也再度看出台灣人某方面的鄉愿與逃避,寧可將人權掛在嘴上,去尋求任何可能的利益。甚至是任何遙遠地方人民的人權,因為那只要說說就好,還可以有正義的象徵,但近在咫尺的人的人權,因為得實際去做、去衝破困難,所以就當作看不見吧,甚至連去瞭解都沒有動力。

%E6%AD%A7%E8%B7%AF%E5%A4%A9%E5%A0%82%E6%B5%B7%E5%A0%B1%281%29.jpg

《歧路天堂》的票房當然不能僅此以人心盲昧而論,片子自身有其不成熟之處,也有編導一相情願之處,也太刻意突顯台灣有錢女星和幫傭移工的對比,但片中自由其誠實、感人之處。例如台灣人總不太關心這些來幫你忙的人的信仰,從越南、菲律賓或印尼或泰國來的不同人們都有不同的信仰,他們的名字幾乎馬上就可以呈現他們的信仰來源,(這讓我想到小說《Q&A》中主角三個宗教交錯的名字,但在電影《貧民百萬富翁》裡面就變調了,當地的信仰衝突和糾索被英國導演視而不見。)但台灣人一樣不理不睬,不吃什麼食物不碰任何其他信仰我完全不知道,管妳叫什麼名字我就叫妳瑪麗亞。《歧路天堂》不僅呈現這種台灣和移工的階級差異,也呈現很多結婚嫁到台灣的越南或泰國移民,家裡面請了同胞幫傭,但同樣是階級落差,同為泰國人的太太和傭人,階級不會因為同樣國籍或同樣種族而消失,暗暗點明了階級的差異或權利關係,只關因於經濟、資本,與其他無關。

以影片成果論,《歧路天堂》當作劇情片,稍差強人意,但其題材的開發性,是非常值得鼓勵。不過下片了,只好等二輪或DVD上市時觀賞。《再見越南‧再見台灣》和《河內‧雲林‧胡志明》可以在本週末開始的金穗獎入圍影展看到,而且是非常值得看的紀錄片,可惜這兩不不是同場放映,想看好看的得多跑一趟,《再見越南‧再見台灣》和先前推薦過的《獨立之前》一起放映,一舉兩得。


以下是放映的時間、地點:
《再見越南‧再見台灣》
‧5/10(日)15:00 誠品信義店
‧5/13(三)12:30 誠品信義店

《河內‧雲林‧胡志明》
‧5/11(一)15:00 誠品信義店
‧5/17(日)12:30 誠品信義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