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大概所有會接受村上春樹作品的人都在看《1Q84》吧,不過我的書還沒到手,到手了我也還不會現在就看,可能得擺一陣子吧。因為村上春樹的作品往往和之前的作品內容相關,我讀書慢,即使書都買了,但我還有兩部村上的長篇還沒看,跟東京地下鐵沙林毒氣兩部相關非小說作品也還沒看,大概得把這些先解決,我才能安心地進入《1Q84》。

雖然還沒看,但陸續有一些聽聞,比如說銷售量,比如說小說一開始的楊納傑克〈小交響曲〉。我有的楊納傑克〈小交響曲〉版本是拉圖和市立伯明罕樂團的版本(對,這曲目我只有一個版本),而且這曲目是當作霍爾斯特〈行星組曲〉的補白,有點可憐。最近的知道的消息是,賴明珠的意見是,她覺得《1Q84》是從〈遇見100%的女孩〉延伸而來的。小說家將早年的作品延伸變成後來的長篇作品,應該是很多小說家都做過的事,不獨村上如此,畢竟早年會寫的短篇很有某種與生俱來的成分,成為專業小說家之後,一定會更想將其雕琢得更好。朱天文的《荒人手記》跟〈肉身菩薩〉的關係就很密切,大家也都知道白先勇《孽子》的前身就是收在《台北人》中的〈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

我讀的是當年還收在時報出版紅小說裡面的《遇見100%的女孩》。早年先出的三本村上春樹的作品,從人間叢書到紅小說,不是照原來日文版的規矩出的,《聽風的歌》前面收了一篇〈開往中國的slow boat〉,後來變成連小說村上春樹作品集系列時當然就還原了,這個船被亂開的短篇開回到《開往中國的慢船》。原先《遇見100%的女孩》的日文版原名是「看袋鼠的好日子」,而且書裡面的篇幅也應該不太一樣。這些看起來是當年權宜之計,而且超沒信心,但唯有做對了一件事,就是將那本短篇及定名為《遇見100%的女孩》。這個書名後來就紅了,變成流行語,大概早期這本短篇賣得比《聽風的歌》、《失落的彈珠玩具》(是的,那時候的版本叫這名字,後來才改回《1973年彈珠遊戲》。這變來換去的,有多少潛台詞呀!)都要好,而且到現在我猜也是這般情況吧。雖然討論村上春樹的人大都以其長篇小說極大部頭作品(比如《地下鐵》)為主,再加上村上春樹自己說他創作早期是一邊開著爵士酒吧一邊寫稿,只能利用零碎的時間為之,就是因為如此,他覺得這樣下去沒辦法真正寫出自己想要寫的東西,才結束酒吧生意專事寫作(見《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專事寫作之後的第一部作品是《尋羊冒險記》。既不是長篇,又不是專心創作之後寫的,《遇見100%的女孩》有名歸有名,卻好像不被認為那麼重要,那麼與後來村上春樹在長篇中發展出的核心主題相關。但偏偏事情不是那麼理所當然,有兩篇《遇見100%的女孩》裡的作品,在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就很喜歡,後來我又發現這兩篇的概念是漸次蔓延到後來村上春樹作品中的。

岔開話來講,上一週和朋友MSN聊天,原本只是在聊跑馬拉松的事,結果朋友說道他中學六年的體育課都在操場邊抓螞蟻,於是我  們開始談中學時可憐的生活,好像阿信大戰苦心蓮一般,比一比誰的青春期比較悲慘。我說我中學時又醜又胖功課又差整個生活像浸在苦茶裡一般看不到什麼光明的未來,朋友說他又醜又小寫作文的毛筆字大概太醜老師看不懂都給很低分,體育又不行,又被父母用關係放到前段班座位四周都是外型好頭腦好家境好的同學。我大驚,這位現在看來是人見人愛聰明伶俐優質野郎形象的朋友,竟然也有這種過去?他就說,那是後來念大學了,學了一點招數以為自己幻化成人形,沒想到後來「估苟」一下當時周圍的同學,竟然已是帥氣的國立大學教授。人比人氣死人。我就問他,有沒有看過村上春樹《遇見100%的女孩》裡面的一篇〈沒落的王國〉,朋友說有,接著我們就開始聊這篇小說。

〈沒落的王國〉就是當年讓我大為驚嘆的作品之一,100%地打動我這種未成人形的青少年時有悲慘過去的人,而且村上春樹一定非常能體會這種心理,他的青少年期可能就是這個樣子,不管是自願或非自願地從人群中跳出來,孤立地生活,村上將自己埋入外國文學的世界。〈沒落的王國〉故事很簡單,第一部份以不是那麼讓人驚訝的村上式奇幻腔調描述一個沒落王國的外觀。然後明確分段,進入敘述者大學時的故事。敘述者在大學時認識一位同學,就稱他為「姓Q的」,姓Q的就是所謂天之驕子,外表俊帥,家裡有錢(老爸是四國地區的醫生(四國大概也是村上春樹某種從大江健三郎那邊引來的象徵)),功課好,從沒看他為考試熬夜,就只是上課很專心,考試成績就都還不錯,而且脾氣又好,所以想當然爾女孩子緣也超好。第二部份的故事就是這樣講了一個令人嫉妒的人的故事。第三部分進入到十幾年後,敘述者在一個飯店的泳池旁看到姓Q的,但姓Q的沒注意到他。姓Q的正和一個女子講話,內容大概是那姓Q的從事電視台的製作人工作,上頭要他負責聯繫該女子,想要把她的節目通告取消,那女子很生氣,最後用飲料潑了姓Q的一身。第三部分到此結束。第四部分只有兩三行字,重點的那句話是:「一個強大王國褪色的時候,比二流共和國崩潰的時候,還要感傷。」

當年看的時候,我大為驚訝,這位作者以這種方式處理自己的青少年問題,也解決了一些讀者(如我)的青少年問題。那天一起討論的朋友說,這篇是在說不管怎樣看起來優秀的人,都有自己的煩惱。但我的看法是有些差異的,一方面朋友說的沒錯,但我另外覺得,那種「強大王國」與生俱來的強烈形象,那種「含金湯匙出生」的階級概念,就像王國一樣有貴族的意涵在,看到貴族崩落,常人如我、如村上,可能是先感到幸災樂禍(即使沒交情,或有一般交情),然後便會有因此幸災樂禍而來的感傷。畢竟自己不會是王國,頂多頂多成功了也是共和國(就像村上暗示的,敘述者後來是和姓Q的到同一等級的飯店泳池邊曬太陽),若共和國崩潰了,感傷的程度還是不如王國來的令人感傷。這是一方面替人感傷,但同時更為自己感傷,這是無可彌補的階級。雖然村上春樹描繪了一個常人無法可及的王國,而且沒落了,而靠自己建立起來的共和國還在,但如果有一天和王國一樣沒落,若要比這種的,別人還是會比較對王國感到感傷。(挖咧,連這個都要比)

表面上,我對自己青少年期的那種自卑感,透過這篇文章被釋放出來,但最後那個尾韻,還是覺得沒辦法。這也是村上標準的「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呀!」式哀傷。而這種敘述者本身從不被重視、從卑小然後慢慢壯大自己起來的思想,卻是一直埋在村上春樹後來的作品中,《海邊的卡夫卡》的少年就是最好的例子。不過要慶幸的是,村上春樹的「由自卑而壯大」的路線並不是走三島由紀夫的模式,村上對如何強大,而那強大會怎麼傷害到別人抱有強大的自覺,有著大江健三郎的反省,同樣在《海邊的卡夫卡》裡也有呈現,而那呈現也早早在我所愛的另一篇《遇見100%的女孩》中的喜愛作品:〈鏡〉。我們下次再談。



附記:
既然提到之前的小說版本,那就放個舊書影來看吧。

100%25.jpg
紅小說版本的《遇見100%的女孩》。

lost%20ball%20game%201.jpg
人間叢書版的《失落的彈珠玩具》1。

lost%20ball%20game%202.jpg
人間叢書版的《失落的彈珠玩具》2。
以上兩個,我不知道哪個版本先。

lost%20ball%20game%203.jpg
改為紅小說系列的的《失落的彈珠玩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