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最近做了跟舞蹈相關的書籍,所以跟舞蹈相關的話題有時候就會在同事、朋友間蹦出。某一位對於音樂熟稔的同事說他對於舞蹈完全沒辦法,讓我很驚訝,舞蹈和音樂的關係如此親密,怎麼會這樣束手無策?

對於舞蹈,我算是啟蒙晚的。回想我看的第一齣舞蹈表演,是在大一下學期,寒假剛過完之後的一個星期天晚間。我還記得那時候我每週末會回家,(這個「好習慣」只維持一年,雖然只是跨縣市往返,但單程公車換火車換公車順暢的話最少也得耗掉兩個半鐘頭。大二之後開始發現週末即使在偏遠的校園,還是有很多可以玩的,就漸漸拉長返家的間隔。)那天班上同學們等我返抵宿舍,整隊機車就飆到新港國中的禮堂看雲門舞集。

這是第一次的觀舞經驗,之前沒看過舞台上的舞蹈表演,也只聽說過雲門舞集,其他什麼國內外重要的舞蹈團體都一概不曉得。當晚排的演出是作品集錦,有《薪傳》中「渡海」的片段,有保羅‧泰勒的小品,這也是這十幾年來,除了去年的阿喀朗之外,我唯一看雲門舞集演出過的國外編舞家作品。(早年的雲門應該是很常介紹國外的作品,但雲門復出後,林懷民的作品都成了當代舞蹈界的經典,臺灣也越來越多國外舞團進來表演,雲門就不必再跳別人的舞了。)那一次的經驗,並沒有開發我什麼看舞蹈的細胞,雖然當年看的某些片段可能在我腦海裡都比上個月看的什麼舞都還印象深刻,但當時我對舞蹈的喜歡可能更著重在熱門舞蹈之類的,在學校裡的舞會狂跳一番更讓我歡喜。七年之後,我在另一個學校的禮堂看到剛創團沒多久的「雲門舞集2」的演出,眼睛在看的時候,身上的肌肉會不由自主跟著動,某種不由自主的意識在鼓動著身體,看舞的經驗也就開始累積。

沒有一種觀賞的經驗是不需要累積、學習的,即使被認為毫無門檻的好萊塢商業電影,觀眾觀看的過程也是得運用各種理解的技巧,透過這些技巧和敘事互動,我們才會知道影片講的什麼。舉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現在看到特寫的鏡頭輪流拍兩個面對面講話的人,觀眾自然會知道那是表示兩個人的對話。但在早期的影片不是這樣處理的,早期拍電影的人會擔心觀眾這樣會昏頭,不知道誰在講話。但在後來的電影裡,這種方式已經被觀眾接受,進而認為那不是造成理解困難的門檻。關於欣賞,不管是音樂、電影、舞蹈、戲劇、文學等領域,任何的欣賞能力都是學習和累積來的。

欣賞舞蹈怎麼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累積,先選擇有口碑的的舞團舞碼,純粹放空自己看舞而不要挑戰自己的判斷能力(因為還沒有累積足夠的資料庫是沒辦法好好判斷的),放寬心去看你所選擇的舞蹈表演,看完了之後再耐著性子去找該表演的相關評論,從雜誌或是網路,比對一下自己的感受和人家觀察到的重點。不要看了一兩齣便驟下評斷認為自己看不看得來,耐著性子慢慢累積到10場表演,順利的話應該就會有自己的一些喜好,可以試著選擇自己喜歡的節目來看,再做更深層的累積。

很多關於舞蹈的排拒,都在於「看不懂」這件事,看臺上的人跳跳跳,實在很恐慌不知道講的是什麼故事、理念。其實舞蹈,特別是現代舞,重點不在於講了什麼大道裡,而是表現出什麼樣的肢體美感,所以只要順著舞台上的演出來感受就可以。其中的什麼大道理,不必擔心,至少在初學階段不必擔心,也沒人要求你看完一齣舞之後要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像《神之雫》漫畫裡品嚐一口酒之後就要講出一番栩栩如生的感受。拜託,不必給自己這個負擔,這至少是五年以後才考慮要不要做的事,不做也沒關係。

況且,看的舞蹈演出,指涉特定的故事、角色,那就順著故事、角色去看。如果沒有,是抽像的,像是古典音樂裡面的無標題音樂,那更簡單,越抽像是越簡單(當然,我指的也是在欣賞的入門階段),只要跟著表演去感受,任你的感官和思緒馳騁,這樣就可以。看完之後,只要你覺得心靈像是跑過一遍暢快淋漓地流了汗,那就趕緊鼓掌謝謝台上的演出者,你擁有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PS. 懷疑是繁簡自動轉換之故,存檔之後會被自動改為「抽像」,並不是作者寫白字。(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