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接到同學的轉信,請大家上網連署。平常我很懶惰的,沒看到標題明確說明是什麼,我就會不開信,但這封信我放了一天,最後還是打開了,我怕是蘇案或是樂生或是松菸之類的連署,我不能這樣錯過。

打開信之後,讓我憤怒異常,這是某立委請大家連署通過性侵犯施以鞭刑的連鎖信。

當下我立刻以「全部回覆」回信,表達我的反對和怒氣。我難以想像為什麼臺灣人願意加以更多的刑罰、更多不人道的手段來自我束縛?甚至用充滿報復與噬血的心理和手段來面對犯罪,我們已經有滿天飛舞的噬血媒體了,大家還不過癮嗎?或者是被噬血媒體養成的,必須看到更嚴厲加劇的手段才能滿足?該立委以往的「政績」我不清楚,但推動鞭刑的說法振振有詞,訴求的不外是:被性侵者的可憐,以及鞭刑的可遏阻效用。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把自己置入性侵者的身份,而是置入被害人這邊,還說:想想看,如果是你的女兒受到如此的遭遇…。

這樣的方法,利用人的被害想像,鼓起人民的憤怒,發動腎上腺素,當然一定認為這些色狼該逮該罰,如果鞭刑可以讓他們害怕,那何不就通過鞭刑。更何況,連署網頁說道大部分的民眾支持鞭刑,只是學者反對,學者都是蛋頭,關在象牙塔裡夸夸其言者,不必鳥他們。

但如果不只是分泌憤怒想像的腎上腺素,多分泌一點多巴胺讓腦筋活化一下思考一下,所謂刑罰到底是什麼?以及目前的檢調配合和司法現狀是如何?怎麼願意讓控制人民的制度,而且是常常溢出軌來執行的制度,賦予更新的武器來箝制人民呢?所有的刑罰問題一定得要全盤考量,如果一件一件拆開來看,偷窺的要廷杖、性侵的要鞭刑、竊盜的要被剁手,到頭來聚在一起看,會發現我們生活在一個比監獄更嚴酷的社會,被關的是我們自己。

另外,我更在意的是我們對於他人(the other)的心理。如果所有人的心裡面都認定了以暴制暴以眼還眼的方式才是對的,那暴力案件絕對沒有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許多社會統計已說明嚴刑峻罰無助於消弭犯罪,但大多數人還是不願相信,寧願相信自己的腎上腺素,「像這種人就該讓他死」等等言語常在看到各種犯案新聞時出現。而這時,我們心中想到的不是正義問題,而是仇恨。談正義,是大格局的,是想到怎樣修補怎樣防範怎樣安撫,關乎到全體利益;只關心對犯案人該施以什麼樣的刑罰,那是仇恨心理,總以為對犯人嚴酷以待就完成了所有防制犯罪及安慰家屬的程序。我們的社會也就會進入依賴暴力評比來求生存的社會。

我一直認為社會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各種措施的施行必須馬上有個種數據統計來做回饋判斷。今天我們的社會、司法容忍各種權貴明目張膽地犯罪,但卻要求被審問的人提出自己無罪的證明,否則便是有罪。(寫到這,不免又哀嘆一下蘇案的有罪推論過程,可以參考一下成功大學法律系刑事法學副教授李佳玟的文章。一般應該是罪證確鑿才定讞,但我們的社會、司法卻總是要人證明自己無罪,不然就是有罪。)哪一天你沒辦法自我證明你沒性侵隔壁誣賴你性侵的小女孩時,就會嚐到全社會的惡意和噬血,和該立委所說的「其實很人道的鞭刑」。

我不想要活在一個有各種刑罰限制而人民深感恐懼的社會,我很不想提那句老話但還是覺得那是很有道理的:「導之以刑,啟之以罰,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啟之以禮,有恥且格。」這是《倫語》〈為政〉篇裡的話。雖然孔子的話是針對兩千多年前的君主社會提出的,也可能是為了和當時正逐漸發展的法家思想抗衡才有這樣的說法。可不容否認的,他說到如果只是以刑法來約束人民,人民應該是會免於犯罪但毫無羞恥心,因為不必明是非好壞,只要不犯法就好。這樣子近乎極權統治的社會,不知道現在有多少人願意過?如果願意,那之前做什麼白色恐怖、二二八的平反就算了吧,因為那也是彼時的嚴刑峻罰呀,如果你現在也想要的話。

怎樣把社會上的任何一個人以人的方式對待,以各種政策、機會、教育、輔導等方式讓每一個人能夠具有獨立且知恥的人格,這才是我們該動腦筋去想的,很難,但抄近路一定沒好像下場,就像目前我們的社會求速成而導致各種根基不穩而危殆叢生的現象一樣。別再輕易相信沒仔細思考過的說詞了。(目前有近二十萬人去連署,使我非常憂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