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和你在一起,這有什麼錯?」
愛情能有多深,這恐怕不是人身所能測量的。試之以肉身,毀之以狂暴。


3.jpg

鄭文堂的新作《深海》在我看來,是他最圓熟而飽滿的作品。最先知道阿堂導演是看公共電視上播出的《濁水溪的契約》,這部電視單元劇的畫面質感完全是電影式的,所以一下子便被吸引,再加上兩位演員戴立忍和莫子儀的互動,更讓這部影片增加吸引力。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莫子儀這位演員,但完全沒發現他是幾年前那部眾所讚譽的短片《野麻雀》(黃銘正導演,1997)裡面的兩位男主角之一(好啦,我承認我一向不善於認人),直到看了這部片,以及陸續阿堂導演拍的《夢幻部落》,再加上我來台北之後看的劇場表演,才對莫子儀這位優秀的新生代演員有點認識。如果說阿堂導演有識人之能,啟用莫子儀擔當男主角而且能激發出火花,那導演在《深海》裡也讓我們看到蘇慧倫和李威所激發的不一樣的火花,也是有洞穿演員的慧眼。特別要提一下李威,他為了演電子工廠的領班,為戲增加體重(這對我這易胖體質的人來說,一增就減不下去,實在可怕),演出一個暗暗存著魅力,但又低調而喜歡安穩生活的上班族的角色,一脫以往演出偶像劇的外放突出演法,讓我還滿感到欣喜的。《深海》的故事大綱是,蘇慧倫飾演的阿玉和陸奕靜飾演安姐的在獄中結識,出獄後安姐在旗津經營一家酒吧,阿玉去投靠她,因而結識酒店的常客陳桑(戴立忍飾演),阿玉以為陳桑要了她就會愛她,但陳桑不過是花天酒地一番而已,阿玉為此幾乎崩潰,於是安姐安排阿玉到工廠上班。工廠的領班小豪(李威飾演)喜歡上了阿玉,追求之後兩個人開始同居,但後來小豪無法忍受阿玉對情感無時無刻的需求,於是兩人大吵之後阿玉企圖自殺。阿玉出院後回到安姐家與其同住,在這樣兩個人相扶持而沒有感情干擾的世界裡,好像可以擁有一點點喘息的空間。

故事被我這樣短短幾字說完,但故事是存有內力的,特別是阿玉與小豪那一段由認識到分開的過程,刻畫動人。(我還為此抱怨電影的預告片剪的都是這一段之外的片段,因為比較有動作感,比如阿玉和陳桑的爭吵。但實際上,我確認為阿玉和小豪這一段才是深海的核心,但這是潛入汪洋深海的緩慢毀滅過程,無法以幾秒鐘的預告片剪出,於是被放棄了。這樣的深潛感受,只有在電影院裡可以慢慢體會。)對於小豪那種需要愛情,但又不想整天被綁在女友身邊的感受,但又知道有重度憂鬱的阿玉對於世界的不安全感,只有小豪是她唯一依靠的想法,我完全可以體會。愛情就是這樣進退兩難。所以李欣芸做的配樂不能免俗地用了恰恰,這是多少人用以象徵愛情的音樂,可那音樂真好聽,難怪得到去年金馬獎的最佳配樂,如果有興趣可以上到官網就可以聽到。當然音樂的優美,襯托出來的是感情互動的艱難,我一向認為如果不是存心傷害,在愛情裡永遠沒有誰對誰錯,就只是契合度的問題。但這個契合度卻隨時干擾著我們,我們想要這樣想要那樣,但對方偏偏不依,那也無計可施。恰恰跳得不同步,可是不成形的,但世間就是有人對於不成形的恰恰還是無法割捨。一旦投入愛情的深海,要像鯨魚一般悠游可不是容易的事,我們怎能像鯨魚一樣忍受無比的深海壓力呢?

相較於阿堂導演之前的作品,不管是《濁水溪的契約》、《夢幻部落》或是去年上映的《經過》,《深海》呈現了不一樣的視覺風格和故事脈絡,也許在高雄拍片的陽光和空氣影響了整部影片看起來的質感,那個世界是空曠的、自由的,但人卻受限在於自己的感情囚籠裡,對比相當明顯。對於我這樣一個成長於島之南的人來說,南北氣候的差異影響我非常大,也許並不是我自己敏感苛求,由《深海》的畫面品質來看,似乎建議臺灣的導演們多多到不同的地區拍戲試看看。看侯孝賢的《童年往事》、《風櫃來的人》的感受和楊德昌的都市風格,以及侯導後來的台北顯影,所呈現的也就是不一樣的視覺感受。(突然想到,《深海》正在拍攝時,侯導的《最好的時光》第一段同時也在旗津拍攝,這樣說來,倒是大家都開始嘗試了。)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 Feb 17 Fri 2006 08:02
  • 靈感

比起來,我缺的是時間,不是靈感。

或許很多人都會覺得靈感可遇不可求,也聽過太多創作者(通常是文學作家)為文感嘆靈感之難得,然後就開始講述哪位偉大的作家用什麼奇特的方法追逐靈感,比如某位西洋的作家常被提起他焚稿以祭繆思女神求靈感的故事,或者是另外一位詩人在睡夢中做了一手長詩,自己嘆服不已,醒來之後馬上抓起紙筆記錄夢中所得的詩句,但卻在未完之際有客來訪,之後便記不得了,這首名詩也就以此缺漏的樣貌流傳下來。可是靈感不只做文學創作者所需,各行各業的人都需要,在工作上有所突破都需要努力與靈感,靈感是將平日努力點上靈光的奇妙念頭。偏偏靈感卻被文藝創作者所獨佔,甚至是文學創作者,其他工作者用的詞彙是「創意」,看起來較靈感可以捉摸一些、理性一些,但那個父與作品創意扭轉的奇妙之點就是靈感。很多人也說過,靈感或創意只是一件工作的百分之一,其他百分之九十九還是得靠努力及經驗累積,不然空有那百分之一的靈感也不足以完成作品。這種說法常常聽及,但很多人還是迷信靈感,但在前陣子聽了一位作家講他創作的過程,我實在深有感觸。作家說他的創作不是其他人想像的那種很浪漫的到處旅遊到處與人接觸,他就是每天定時坐下來創作,跟一般上班族差不多的工作時間,早餐後做到吃晚餐前。在這樣定時的創作中,很多想法就會不斷由創作的過程一一被勾引出來,藉由創作他可以不斷滋生更多創作的想法。

當我聽到這番話時,我有種被震撼到的感覺,真的就是這樣呀。所以相較之下,我缺的是時間,不是靈感。

我也有很多想要寫的東西,也收集了資料準備要寫的東西,但我連看資料的時間都缺乏,寫東西也只能湊零碎的時間胡亂寫一篇,看看部落格太久沒文章,趕緊貼一篇上來。很多寫出來的東西都是靠著以往的一些經驗湊出來的,想要鑽新的東西,或是把正在寫東西時又想到的想法加以發展,我就沒時間了。

所以,能掌握創作時間的人,更能掌握靈感。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下午走過台南火車站的地下道,拐彎要到後站時卻聽到有長笛的樂音,心想「不會吧,有人在這邊表演耶,而且是長笛!」便走回去仔細一看,是一個瘦高的年輕男生吹長笛,我不好意思多看他,假裝看地下道的燈箱,(奇怪,人家在表演,我有什麼不好意思的?)然後邊懷著感嘆快步往後站離去。

想來我的學樂器歷程不可不為綿久,但到現在卻一樣也不會,無一技之長。仔細算來,在小時候父母都要送小孩還去學才藝的年代,我就被送去學風琴。是的,風琴,就是小學時老師會彈的那種風琴(現在的小學老師還彈風琴嗎?那是物資匱乏年代的替代品,現在應該換鋼琴了吧?還是電子琴?),當然我學風琴也是無法學鋼琴的次級替代品,那個替代性大到我到現在都還不好意思說過我學過風琴,當然另一個不好意思是我已經完全忘光了。學風琴是在半自願半被逼迫的狀況下,我其實沒那麼大的音樂興致,我也說過我很晚熟,很多興趣都要到高中以後才慢慢成形,小時候根本什麼都不懂,所以小學時上過很多亂七八糟的才藝班,根本都是浪費錢。(有機會再來讓大家笑笑我上過什麼才藝班)風琴好像上了兩三年,真是佩服我自己那時後的忍功,可以這樣漫無目的的又沒什麼進展地上下去,而且停止學之後就全部忘光啦,跟大學聯考完就把高中課本忘光了一樣。

開始自己想學樂器是高一。開學沒多久救加入吉他社,拿了一把表哥給我的老吉他去學。那把吉他是媽媽跟表哥說我要學吉他去向他要來的,當時我很不情願用那把舊吉他,因為大家都是拿新的吉他,只有我抱一把老吉他,雖然學長彈過之後說那把吉他的音色很好,因為彈久了所以共鳴滿不錯的。上高中學吉他好像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學學吉他認識其他學校的女生,一起出去聯誼、唱歌,這樣才像是完美的高中生活。但我加入吉他社的時間好像歷時不到一學期,大概只有兩個月吧,因為缺乏毅力每天練習進度不佳,自己就放棄了。後來高二重新編班,班上很多同學都是吉他社的成員,但因為之前我加入時間短暫,竟然沒有人知道我曾加入過,而那些同學也都是上了高中才開始學的,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成果,只有我那麼輕易就放棄。

高中時還有一段更爆笑的學樂器經驗,學的是國樂器,梆笛。高二時看到加入國樂社的同學笛子吹得不錯,好奇之下問他怎麼吹,以及梆笛的一些基本知識。他借了我一把笛子,還給了我一些笛膜,貼在笛孔上震動發聲用的。剛開始練習笛子就是吹音階,利用強弱來控制高低音,再來的技巧便是唇舌之間的變化,雙吐、三吐之類的,我很高興地練了音階之後,就決定去買一把自己的笛子。在某個週六下午我跑到同學介紹的國樂行說要買梆笛,我忘了是不是跟老闆說是初學,總之他拿了把笛子給我,要我試試看,我呆呆地拿起來,用力吹了兩聲,嘿嘿,幸好有吹出聲音,然後放下。老闆接過笛子,靈活地吹了一段出來,我突然感到臉紅,剛剛的舉動真是愚蠢呀。

梆笛買回來之後,大部分的時間都收著,有空的時候拿出來吹個兩下就沒下文了。梆笛下台一鞠躬。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神秘肌膚
2004/11/29

這場《神秘肌膚》是保留場,臨時加演的,所也沒任何資料,但導演是葛瑞格荒木,看在以前看過有來金馬上映被列為超限的其實也沒怎麼樣的《全搞砸了》(Totally Fxxked Up),而且後來來買了好幾部他拍的片子,但都方在別人家裡而且是錄影帶後來時移事往也就都沒看了,想一想這些因緣就很乾脆地加買了這場的票。

片子很棒,大概是心裡面沒有任何預期,但導演卻把觀眾一開始就知道的「謎底」將兩個青少年的對自身幼時被性侵害的探索過程拍得這樣淒絕哀婉動人,導演和演員的表現都很好。

等很久,這部片終於要在2006年3月上院線了,等了快一年半也超不容易的啦,想看的一定要好好把握。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剛媽媽看我在上網,走過來問我說:「什麼時候要教上網?」我心裡一驚,暗罵一聲,然後裝蒜:「什麼?」媽媽說:「弟弟說他跟你說了,你會教我們。」我心裡又再度暗罵兩聲,罵已經回到台北準備到東京度假的弟弟,真是莊孝維一百分。

不是我不孝,不想教父母上網,只是四個月前我已經見識到這個燙手山芋的超級厲害,想說趁過年將任務不動聲色地讓電腦比我高竿很多的弟弟來執行,但沒想到大年初一晚上他也失敗了,而且敗得比起四個月前的我毫不遜色。這檔事跟電腦功力高不高強無關,只跟庭訓有關。四個月前休假回家,我大概閒閒沒事做,就跟媽媽說要教她上網,我心裡面也想好要教媽媽哪些基礎電腦概念,而且是更加簡化的概念,比起時多年前上計算機概論的更加簡化又實用。結果,我失敗了。

我忘記一件重要的事,上課是老師教學生,老師大於學生。但現在我是老師,學生是媽媽,反倒是學生大於老師,所以我講著講著,看著面無表情的學生,問:「到這邊懂嗎?」面無表情的學生轉過來瞪我,然後就開罵了,砲火威猛無比。而且學生自己不做筆記,命令老師幫她寫,而且是鉅細靡遺比寫食譜來要詳細的所有動作一一都要載入的筆記。

那天晚上真是我去年一整年氣血最翻騰的時刻,我真是招誰惹誰呀我。

後來回去跟同事講時,每個人都在笑我,幹嘛跟媽媽講作業系統?其實我說的作業系統也僅只是A槽、C槽、D槽,檔案儲存位置等等這些而已,然後我就被轟了。有同事建議說,不要自己教,送去社區大學學,很快就會,他自己的父母也是這樣學來了。我一想也是有道理,一旦去外面學,老師學生的關係是正常的,不會像在家裡面是老師兼書僮。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有可能是因為我看書的動作太慢,書買了都來不及看,因此讓人覺得是因為我的藏書很多所以來不及看。如果實際來計數,我的書量比起我身邊朋友的,實在是小巫見大巫,這其間有一個很大的關鍵是,我很晚熟。

這個晚熟不是指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在讀書上,除了學校的課內書之外,我一直都沒看過什麼可以搬上檯面的書籍,閱讀經歷非常貧乏。高二那年投稿校內的文學獎,在短篇小說項目獲得二獎(頭獎從缺),那位主其事的頗有文名的教官特地在下課時找我聊一下,問問我的創作狀況和平日的閱讀,我說:「我都是看倪匡和金庸,寫這篇小說也是因為倪匡和金庸得到的靈感,……。」我看到教官後來悻悻然離去,知道我不是他心目中想像的文藝少年,是一個只看這些娛樂小說的小孩子(那時候雖然已有所謂金學了,但還不到全盛時期,金庸地位也未到如現在這般被承認)。

我看倪匡是國中一、二年級時,同學借我一本倪匡的《異寶》(遠景版)之後,我就開始和同學陸續借倪匡的作品來看,然後到圖書館借,把倪匡在遠景出版的四十多本小說看完,再一本接一本看接著在皇冠出版的小說,一直到高中看到《探險》和《繼續探險》為止。開始看金庸則是升國三的暑假,同學請我幫他到圖書館還《天龍八部》第五集,我翻了翻書,因為有小時候看港劇的記憶,所以很快地看了幾頁,覺得很棒,便去圖書館借《射雕英雄轉》(忘記是借到射雕還是大漠的版本)。國三那一年把三十六部金庸看了三十四部,一直到高二看了《書劍恩仇錄》和忘了哪一部才補齊金庸全集。到高二之前,我看的書都是這一類的,間雜那時後剛開始固定出書的劉墉(到現在我還是覺得他早期出的書對那個年齡層的我來說是很有用的)。到了高二下遇到一位只教了我們一個多月,但我一直很感激的國文老師,有一次下課時談話時她突然說:「你們這年紀的年輕人應該都滿喜歡龍應台的《野火集》的吧。」我笑笑,因為不知道這是什麼書,就到學校圖書館找來看,一看不得了,頭頂像被開了個洞。也許,可以說《野火集》是我閱讀上的一個分水嶺,雖然之後一年多的時間也只是在拚聯考,但想讀的書已經漸漸不一樣了。

回顧這段過程,和後來遇到很多朋友是小學時便開始看《紅樓》、《三國》,國中看張愛玲、朱天心,我是完全無緣參與。我知道這些作者的時候,時間已經過了,我看《擊壤歌》都已是高三。那我小時候都看些什麼書?回溯到開始看倪匡之前,小時候看的書來源兩種,一個是爸媽給錢買的,一個是跟朋友、親戚借的。小時候家境不好,所以連讀的書都有差,那時候最愛的書是跟堂弟借的一系列漢聲出版的《中國童話》、《漢聲小百科》(真是百看不厭的兩套書),以及當時大紅的《烏龍院》(有黑白和彩色兩種)。自己家買的書就便宜許多,沒有這樣的大套書,而且多以具教育目的為第一要務,比如說五本一套的《小故事大啟示》,比如說國語日報出版的《小作家》,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我和弟弟的寫作能力。其他的書像是被我們看到書殼都翻爛的已經忘了什麼書名的按照日期排列每日一則長長短短故事的故事書。

這一套兩本的故事書,我記得封面是一橘一綠,裡面有著各式各樣的故事,現在回想,不知道是編輯去哪裡挖來的內容,可以弄成厚厚兩大本三百六十五篇故事,反正那時後還沒有版權概念。這兩本書對那時候的我們來說,裡頭很多故事真是百看不厭,以致於書逐漸被我們翻爛。可能是因為看了《小故事大啟示》的關係,習慣在看完故事後尋找故事背後的「啟示」,想知道這書要教育我什麼,但有時就是想不到那故事的意義,可是卻把故事牢記下來。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沙孚貓點名要寫「五位我喜愛的作家」,挖哩咧,怎麼會是我,被這種恐怖連環部落格遊戲給擊中?嘿嘿,我要先想想我要去打擊誰,這比我寫出哪五位作家更重要。嘿嘿。

這個題目實在太難。如果說是五本書,我還可以講,但五位作家,我望一望書架上那一大堆因為苦悶而不斷蒐購的書籍,很多都是某一作家重要作品一字排開,但是,我讀得很慢,所以幾乎都沒怎麼看,實在不知道怎麼去說我喜愛某個作家,不敢獻醜。

但想回來,又沒人說要做評點,那我就依我的想像來寫,就像我也常看封面買唱面一樣,哈哈哈。第一位,楊牧。自從「小時候」看了他的《一首詩的完成》和《有人》之後,他就是我心中一定得要蒐集齊全作品的作家。今天在書店看到楊牧的新書《掠影急流》,翻一翻,原來是以前幾本散文集中抽出來統整主題的書,以前那幾本好像都有了,但新書實在也有點想買。

第二位,鯨向海。實在無須多費唇舌,把《通緝犯》拿出來看看就知道。也因為這樣,現在在做他的新詩集,我有無窮的壓力。

第三位,J.D.沙林傑。說來慚愧,我也只看過《麥田捕手》,但這一本書就夠了,真是撫慰人心增強意志的絕佳妙品。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情愛,是詩的永恆主題之一,古今多少詩人就情與愛著墨思索,幾千年來,這個主題始終寫不盡,作品也與時俱進。人類的情與愛,在某些面向來看,是站在理智的對立面,顧不得任何的是非道理,是極感官、極肉體的,依賴形而下的接觸,才有可能轉化成形而上的美感。但是一般情詩所訴求的幾乎都是那形而上的部分,充滿浪漫純淨的思懷,像《詩經》〈邶風‧擊鼓〉:「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般動人的詩句,如同柏拉圖式的精神愛戀一般。可是實際的愛情是根著於很許多實質感官的,但詩人很少告訴我們這些,或者是覺得不必要。然而夏宇卻由感官著手,為我們成就了一首令人動容的詩作。  擁抱
 --夏宇--

 風是黑暗
 門縫是睡
 冷淡和懂是雨

 突然是看見
 混淆叫做房間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PAZ,Poetry As Zephyr,
詩宛若西風。

PAZ,帕斯,墨西哥詩人,
199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PAZ,怕詩,詩讓人困惑,
許多人都搞不懂詩到底是什麼。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胖胖是我和大姊頭給某一位美國演員起的渾號,因為名字有點長,難記,乾脆叫他小胖胖,反正我們都到他是誰就好。小胖胖的名字叫Philip Seymour Hoffman,他出現過在很多好萊塢或非好萊塢的美國電影上,從沒看他演出主角過,但他的表現卻讓我和大姊頭注意到。2005年他主演了電影Capote ,中文片名叫「柯波帝:冷血告白」,不知道是片商不知Capote的文學來由還是故意換一個看起來有點虛張聲勢的片名,但我還是習慣用「卡波堤」這樣的譯名,這樣來配《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時才不會太怪。小胖胖在Capote中演出男主角卡波堤,敘述他去調查當時轟動全美的堪薩斯滅門血案,然後採用的新的敘述手法來寫這個他花了六年的時間調查、書寫完成的作品《冷血》(In Cold Blood),書推出之後轟動全美,影響後來報導書寫甚鉅。

知道小胖胖要演卡波堤時讓我大吃一驚,因為在我印象中卡波堤是猶如1998年以前的李奧納多迪卡皮歐一樣的外表印象,怎麼小胖胖和卡波堤可以連在一起?

other.jpg
(卡波堤出版第一本小說集Other Voices, Other Rooms時的封面照片,轟動一時)第一次注意到小胖胖應該是看《你快樂所以我快樂》Happiness,1998),他在電影裡面演出一個害羞的性壓抑處男,劇情非常爆笑,但他的演出極為生動,留下深刻印象。這部片是多線敘事的故事,在大堆頭演員畫像的海報中,小胖胖難得被放在最前面,不過那也是畫像,不是照片。接下來他眼接演了也是多線敘事的《心靈角落》Magnolia,1999),在這部片裡大家都把重點放在湯姆克魯斯身上,小胖胖演的就是湯姆克魯斯父親的看護,但他短短的幾場戲卻把一個細膩溫柔的看護表現得極好,完全對比湯姆克魯斯張牙舞爪的演出。同一年小胖胖還演出《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1999),當然他也不是演出雷普利,也不是因為演出男配角而大受矚目的裘德洛,他只是盡本分地把角色演好,但穿梭這麼多不一樣的類型,他卻游刃有餘。

最讓他有發揮餘地的片子,就是和勞勃狄尼洛合演的《老大慢半拍》Flawless,1999),演出一個住在勞勃狄尼洛隔壁的同性戀反串歌手,受顧來幫助勞勃狄尼洛做復健。小胖胖的演技在這部片裡面大大施展,將一個反串歌手演得活靈活現,對比以往他演過的角色,夠覺得他變換角色的空間之大,令人嘆服。

後來小胖胖還演了《紅龍》Red Dragon,2002)裡面窮追不捨得記者,最後被紅龍殺掉。若是論他演的這些配角角色,我最愛的是在《成名在望》Almost Famous,2000)裡面演的樂評作者,雖然指出限幾場,但卻是男主角的精神導師,小胖胖把這個充滿搖滾、嘻皮精神的角色詮釋得不能再好,你會相信他就是那樣的個性,會是那樣的一個人。

kieslow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